
企业文化
—

最忆“女儿红”
- 分类:企业文化
- 作者:新民晚报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5-09 13:5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初次听到“女儿红”这个酒名时,我就醉了。 “女儿”之于父母,自是疼爱有加,之于天下父母亦然。一个“红”字,既喻“女儿”之美,又点黄酒之色;既添觥筹之趣,更寓事运之泰,一个多出人意表的雅名呵! 有一天,慕名来到上虞市东关镇——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在参观了大罐浸米、机械化蒸饭、榨酒及蒸酒的一系列工艺,尤其在听闻引进“黄酒配糟混合发酵工艺”令黄酒品质骤升,通过技改
最忆“女儿红”
【概要描述】初次听到“女儿红”这个酒名时,我就醉了。
“女儿”之于父母,自是疼爱有加,之于天下父母亦然。一个“红”字,既喻“女儿”之美,又点黄酒之色;既添觥筹之趣,更寓事运之泰,一个多出人意表的雅名呵!
有一天,慕名来到上虞市东关镇——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在参观了大罐浸米、机械化蒸饭、榨酒及蒸酒的一系列工艺,尤其在听闻引进“黄酒配糟混合发酵工艺”令黄酒品质骤升,通过技改
- 分类:企业文化
- 作者:新民晚报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5-09 13:54
- 访问量:
详情
初次听到“女儿红”这个酒名时,我就醉了。
“女儿”之于父母,自是疼爱有加,之于天下父母亦然。一个“红”字,既喻“女儿”之美,又点黄酒之色;既添觥筹之趣,更寓事运之泰,一个多出人意表的雅名呵!
有一天,慕名来到上虞市东关镇——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在参观了大罐浸米、机械化蒸饭、榨酒及蒸酒的一系列工艺,尤其在听闻引进“黄酒配糟混合发酵工艺”令黄酒品质骤升,通过技改,到2010年底公司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万吨的消息后,我情激扬,我心飞翔。是啊,作为中国驰名商标、首批中华老字号,只有不断创新,改进工艺;不断投入,做大规模,才能永葆青春,独领风骚。
“越酒行天下”,娉娉婷婷的“女儿红”,成为越酒之中的一枝独秀,自是与美丽的传说为伍应运而生的。晋时,东关(现在浙江上虞境内)有一裁缝,其妻孕,特酿好酒数坛贺得子用。才知一索得女,裁缝气恼,埋酒地下。十八年后,女儿长大,才貌双全,裁缝将女许与得意门徒。洞房花烛夜,起出埋藏十八年之陈酿宴宾朋,味甘洌,色橙红,席上骚人赞曰:“佳酿女儿红,育女似神童。”自此,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形成生女儿必酿“女儿红”,他日婚嫁时开坛宴请宾客的地方习俗。
频频举杯,浅浅啜饮之时,油然忆起“女儿红”优美的传说,我每每情不能自已。这江南青山绿水特酿的“女儿红”,得越人之睿,享地域之利,穿千年之时,从中不是融进了历史的流脉,浸润着文化的积淀,透视了生命的“物化”吗?站在时空交错的平台上,追随着“女儿红”赐予的一泓酽酽的醉意,我极目远眺,遥想远忆,看到了王羲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良辰美景,体味到了陆游“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的无限意趣,触摸到了誓不落阮籍、刘伶之后的徐渭“放浪曲糵”的豪爽烈性,涵泳到了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离愁别恨……
当年从美国纽约大学学成返归的谢导之子谢衍,初回桑梓的那天夜里,他喝了三杯“女儿红”。醇醇的“女儿红”,竟令谢衍做了一个甜甜的“女儿”梦:他有意与浙江著名作家沈贻炜联袂,拍一部电影《女儿红》,他要让全国知晓家乡的“女儿红”,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女儿红”。背负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厚望、深情,他们一路同行,不敢懈怠,电影《女儿红》终得以今日“开坛酒香浓”。家乡举行的首映式上,《女儿红》的轰动,似始料未及。是啊,点点滴滴的“女儿红”,圆了谢导父子俩的梦,又何尝不圆了家乡人的梦?
“摇起了乌篷船,顺水又顺风,十八岁的脸上像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唱起《九九女儿红》这首金曲,我便会忆起前些年我赴美考察的难忘一幕。有一天,我在洛杉矶一家大商场里逛,走至酒柜一侧,那摆在醒目位置上青瓷坛装的“女儿红”突兀在我眼前,此时此刻,身临其境,那是怎样的一种诗意呵!正当我喜出望外之时,一位美国少妇在与我“哈罗”以后,竟信手将“女儿红”往手推车上放,一放就是八瓶。哇!我投以惊羡的目光。少妇笑吟吟地告诉我:她丈夫爱喝“女儿红”。一口地道的中国话,一腔纯正的普通话,着实令我吃惊。没容我自我介绍,她指着青瓷瓶说这釉色似“海洋绿”,并赞叹一青一红配伍,相得益彰,妙不可言。说着说着,她吟诵起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来了:“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边诵边走,欲说还休。
在异国他乡,竟能碰逢“女儿红”知己,不就是“女儿红”的福分么?“掀起你红盖头,看满堂烛影摇红”,我们的“女儿红”不早已“洒向那南北西东”了么?
“女儿”之于父母,自是疼爱有加,之于天下父母亦然。一个“红”字,既喻“女儿”之美,又点黄酒之色;既添觥筹之趣,更寓事运之泰,一个多出人意表的雅名呵!

有一天,慕名来到上虞市东关镇——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在参观了大罐浸米、机械化蒸饭、榨酒及蒸酒的一系列工艺,尤其在听闻引进“黄酒配糟混合发酵工艺”令黄酒品质骤升,通过技改,到2010年底公司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万吨的消息后,我情激扬,我心飞翔。是啊,作为中国驰名商标、首批中华老字号,只有不断创新,改进工艺;不断投入,做大规模,才能永葆青春,独领风骚。
“越酒行天下”,娉娉婷婷的“女儿红”,成为越酒之中的一枝独秀,自是与美丽的传说为伍应运而生的。晋时,东关(现在浙江上虞境内)有一裁缝,其妻孕,特酿好酒数坛贺得子用。才知一索得女,裁缝气恼,埋酒地下。十八年后,女儿长大,才貌双全,裁缝将女许与得意门徒。洞房花烛夜,起出埋藏十八年之陈酿宴宾朋,味甘洌,色橙红,席上骚人赞曰:“佳酿女儿红,育女似神童。”自此,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形成生女儿必酿“女儿红”,他日婚嫁时开坛宴请宾客的地方习俗。
频频举杯,浅浅啜饮之时,油然忆起“女儿红”优美的传说,我每每情不能自已。这江南青山绿水特酿的“女儿红”,得越人之睿,享地域之利,穿千年之时,从中不是融进了历史的流脉,浸润着文化的积淀,透视了生命的“物化”吗?站在时空交错的平台上,追随着“女儿红”赐予的一泓酽酽的醉意,我极目远眺,遥想远忆,看到了王羲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良辰美景,体味到了陆游“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的无限意趣,触摸到了誓不落阮籍、刘伶之后的徐渭“放浪曲糵”的豪爽烈性,涵泳到了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离愁别恨……
当年从美国纽约大学学成返归的谢导之子谢衍,初回桑梓的那天夜里,他喝了三杯“女儿红”。醇醇的“女儿红”,竟令谢衍做了一个甜甜的“女儿”梦:他有意与浙江著名作家沈贻炜联袂,拍一部电影《女儿红》,他要让全国知晓家乡的“女儿红”,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女儿红”。背负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厚望、深情,他们一路同行,不敢懈怠,电影《女儿红》终得以今日“开坛酒香浓”。家乡举行的首映式上,《女儿红》的轰动,似始料未及。是啊,点点滴滴的“女儿红”,圆了谢导父子俩的梦,又何尝不圆了家乡人的梦?
“摇起了乌篷船,顺水又顺风,十八岁的脸上像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唱起《九九女儿红》这首金曲,我便会忆起前些年我赴美考察的难忘一幕。有一天,我在洛杉矶一家大商场里逛,走至酒柜一侧,那摆在醒目位置上青瓷坛装的“女儿红”突兀在我眼前,此时此刻,身临其境,那是怎样的一种诗意呵!正当我喜出望外之时,一位美国少妇在与我“哈罗”以后,竟信手将“女儿红”往手推车上放,一放就是八瓶。哇!我投以惊羡的目光。少妇笑吟吟地告诉我:她丈夫爱喝“女儿红”。一口地道的中国话,一腔纯正的普通话,着实令我吃惊。没容我自我介绍,她指着青瓷瓶说这釉色似“海洋绿”,并赞叹一青一红配伍,相得益彰,妙不可言。说着说着,她吟诵起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来了:“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边诵边走,欲说还休。
在异国他乡,竟能碰逢“女儿红”知己,不就是“女儿红”的福分么?“掀起你红盖头,看满堂烛影摇红”,我们的“女儿红”不早已“洒向那南北西东”了么?
上一个:
节资漫说“女儿红”
下一个:
电视散文:九九女儿红
上一个:
节资漫说“女儿红”
下一个:
电视散文:九九女儿红
女儿红品牌重塑,发布全新视觉系统
[ 2023-05-30 ]
倡议书丨争做文明绍兴人
[ 2023-03-17 ]
跨界这么玩丨“女儿红” 携手江南“美猴王”打造浪漫书场
[ 2022-11-14 ]
「温渡酒馆」里,有人「仟挂」你——跨界搞事专业户「女儿红」新番上映
[ 2022-05-31 ]
第27届黄酒节丨女儿红「桂•扉」惊艳亮相
[ 2021-11-07 ]
简讯丨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及浙江易元宏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团队走访调研女儿红
[ 2021-09-08 ]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